一名志愿军老战士的军号人生

时间:2021-02-26来自:未知 点击:245

2020年12月29日,89岁的朱宗汉因胃穿孔导致腹腔感染,被紧急送进医院。神志已经不清,朱宗汉口中喃喃发出几个语音。

亲人把耳朵凑近,终于听清:“军号——军号——,我的军号——”

山河已然无恙,梦回吹角连营。谷山、伊川、金城、上甘岭……朱宗汉仿佛又回到了那炮火连天的朝鲜战场,回到了那一个个他战斗过的地方。在激越的军号声中,战友们勇猛冲锋的场景,又浮现他在脑海中。

成为一名解放军司号员

朱宗汉出生在巴东县的一个偏僻小山村。因家境贫寒,朱宗汉没条件上学,只能跟父母一起在田间耕作。少年时期,他经常穿着草鞋、身披蓑衣,辛苦劳作。即使如此,仍然忍饥挨饿,经常挖野菜、采树皮充饥,甚至还吃过煤层外面的灰白泥土(俗称“兔儿泥”)。

1949年7月,17岁的朱宗汉和几个同乡被国民党军队抓壮丁,进入学兵连。部队行至黔江(今属重庆市)时,在连长的带领下,他们集体投奔解放军三野11军31师。然后,他们边行军边打仗,进入四川凉山地区,执行剿匪任务。

此时,朱宗汉被选送至师部号队练习吹军号。在我军通信器材严重缺乏的年代,军号是一支部队的传令官。

朱宗汉下定决心,一定当好传令官。培训不发教材,也不许记笔记,以防丢失或遭窃。所有专业术语和各种号谱,全部靠记忆。为了适应不同的作战条件,他经常站在高地,迎着凛冽的寒风练号,训练结束小号里都能倒出水来。

经严格培训,朱宗汉终于成为一名合格司号员。数十年后,他仍清晰地记得每一种号谱的音律。

朝鲜战场上的嘹亮军号

1950年12月,朱宗汉所在的31师编入第12军建制,参加抗美援朝。

1951年1月22日抵达东北。休整两天后,1月25日凌晨,朱宗汉和战友一起渡过鸭绿江。

自入朝到达战役集结地谷山、伊川地区,朱宗汉随部队参加了第五次战役、金城防御作战等大小数百次战斗,已经成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号兵。

战场上,我方冲锋号一响,敌人的火力闻声而来,先朝司号员的位置打。作为一名司号员,朱宗汉记不清有多少子弹炮弹向他打来。幸运的是,他总能躲过那些致命的子弹、炮弹。而从家乡一起入伍的两位战友却在枪林弹雨中牺牲了。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打响。11月1日,在返回谷山地区休整途中,朱宗汉所在部队奉命紧急支援上甘岭作战。

他们很快进入对方的炮火封锁区,一时巨响震耳、弹片横飞。嘀嘀嗒,嘀嘀嗒,嘀嘀……激越嘹亮的军号声,穿透隆隆炮声在上甘岭上空响起。战斗中,朱宗汉被炮弹的冲击波掀翻倒地,右肘关节被战车撞挤压伤,一块炮弹皮从右脚足心划过。他硬是坚持到战斗结束才到救护所处理。

朱宗汉的伤势越来越严重,救护所已无法救治。几经辗转,他被送回国内,在东北野战军医院住院治疗11个月。因错过了最佳救治时间,他落下终身残疾,被评定为三等甲级(七级)伤残。

不当科长当农民

朱宗汉出院后,组织上先后安排他到沈阳野战军医院和军工厂任保卫科长,但他选择复员回家,成为一名农民。

回到家乡后,朱宗汉拖着伤残的身体辛勤劳作,从不与人提及枪林弹雨中的战斗故事,甚至几次立功受奖的相关证件及抗美援朝纪念章也都让小孩们给玩丢了。

他经常给大家说:生活在新中国多好啊,国泰民才安。为此,他给长子取名朱和平。

战伤后遗症一直折磨着朱宗汉,儿女们送他去住院,他总是要特别强调一句:就算借钱,也不能给政府添麻烦。

上世纪七十年代,一年冬天,大队会计看到朱宗汉的棉袄破旧不堪,便自作主张帮他找政府申请了一件新棉袄。

朱宗汉回家后,妻子让他试穿新棉袄。当得知是政府救济时,他立即将棉袄脱下,大声说道,“虽然是伤残军人,但有手有脚,还有一定的劳动能力,怎么就要享受政府救济呢?还有很多更困难的人啊!”说着,他便把棉袄退了回去。

去年,收到国家颁发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朱宗汉视若珍宝。他说,国家没有忘记我,给我无上的荣誉,咱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了。

(湖北日报通讯员 朱铭)


参考资料